谢晋在琼海深情回忆拍摄《红色娘子军》当年情形
谢晋告诉大家,当年梁信写出《红色娘子军》的剧本后,刚开始并没有被有关方面看好,因为“剧本写得太残酷了,里面的人穿得也是破破烂烂的”。看完有关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有关资料后,谢晋对剧本非常有信心。1959年,谢晋带领剧组到海南来。“那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住的房
谢晋告诉大家,当年梁信写出《红色娘子军》的剧本后,刚开始并没有被有关方面看好,因为“剧本写得太残酷了,里面的人穿得也是破破烂烂的”。看完有关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有关资料后,谢晋对剧本非常有信心。1959年,谢晋带领剧组到海南来。“那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住的房
今年8月份的北影节,1957年上映的《女篮5号》出现在“嘉年华—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片单中 ,用这部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唤醒心中对老电影的记忆。
《女篮五号》(1957)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影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命运的艺术特色。著名导演谢晋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显露其导演才华,成为人们关注的导演界新秀。影片《女篮5号》也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向世界昭示中国形象的经典电影力作,在中国影坛留
我是在周日(1019)晚上走过报栏,无意间得悉谢晋魂归故里的,心头当即紧了一下,悲郁之情油然而生!按说这死讯不算太意外,享年85岁也可算喜丧,但我这老影迷还是暗自感到惋惜。我的碟库里虽只收了谢晋两部最重要的作品——《芙蓉镇》和《鸦片战争》,但他执导的电影我大部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川在上海档案馆官微“档案春秋”上发表的《筹拍始末》中写道:谢晋曾在1995年《鸦片战争》创作意见小型座谈会上说过“我们不能向历史交白卷”的豪言壮语,这也是他拍摄该片的初衷。
谢晋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认真到极致就是传奇”——为一句台词查三十本回忆录,让演员在零下十几度拉到手脚麻木,把电影拍成历史的显微镜。这位“中国电影活化石”的每一帧苛刻,都在回答:没有拿命较真的死心眼,哪来穿越时代的经典?
谢晋与夫人徐大雯女士生了4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谢衍。谢衍的两个弟弟老三和老四,都严重弱智,而姐姐的情况也不好。4个孩子,出生在1946~1956年这十年间。当时的社会还很难找到辅导弱智儿童的专业学校,一切麻烦都堆在一门之内。
王悦阳,《新民周刊》记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七届上海文化新人提名奖获得者。同济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毕业。著有《人逢今世缘——国画大师画昆曲》、《还似人生一梦中》、《画说昆曲》、《程十发的笔墨世界》、《跟程十发品名画》、《画家十发》
他是中国电影之父,却用半生遗憾换不回三个孩子的健康。酒杯浇灭了未来,临终前写下戒酒日记,85岁的谢晋带着未尽的父爱离去。《芙蓉镇》里“往高处走”的台词,成了他云端事业与深渊家庭的最痛隐喻。
故事得从头说。浙江上虞走出来的谢晋,打从1950年代就开始了他的光影生涯。说白了,他这一辈子,都跟电影杠上了。他的镜头啊,就爱对着老百姓,对着那些小人物的命运。想想《红色娘子军》里的琼花,那股子冲破束缚的劲儿,还有《芙蓉镇》里的胡玉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硬是守
徐大雯和谢晋是高中同学,谈恋爱时家里不同意,她被逼转学到重庆,谢晋跟过去,两人说好要一起过日子,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眼里有东西在亮,后来结了婚,办得挺热闹,亲戚朋友都来了,都说他们俩是天生一对。
2008年12月12日晚18点25分在CCTV电影频道首播的三十集大型系列片《似水流年――我们的银幕记忆》以其独特的切入视角和细腻的叙述方式引起了众多观众和电影人的强烈共鸣。第一集《影响》创下了同时段收视高峰,并引起热烈讨论。在专题片播出过程中就不断接到电影人
张启义,电影评论家。接二连三地在全国唯一的一家以影评为主要文体的公开刊物《电影评介》上频频露面,该刊不断发表"广西·张启义"的影评后,其文其名方始令人至心拜服。
今年11月21日,是电影大师谢晋诞辰90周年纪念日。本报日前独家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字资料,是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间,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为拍摄纪录片《大师谢晋》时对他的采访实录,其中有他拍摄《舞台姐妹》的前前后后,以及为什么要在《芙蓉镇》中安排扫
傅军在入行之前是一名摄影记者,带着相机骑自行车到处摄拍风光照片,这份经历为他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给《兰陵王》拍完剧照后,导演谢晋指名邀请他来拍摄《鸦片战争》。
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大师级电影导演,有四个孩子。不幸的是,除了大儿子谢衍,其余三个都有不同程度的智障,这成为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痛。阿四,是谢晋最小的儿子。在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中,谢晋已把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给了阿四。当阿三离世后,做导演的大儿子谢衍在陪同父亲为阿三选墓
1979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读初中并做着文学美梦的乡下孩子。谢晋拍的《啊,摇篮》公映后,我从报刊上得知该剧的作者是一个无名小卒,剧本也写得不好,但谢晋看后觉得题材不错,就亲自提笔润色后拍成电影,就觉得谢晋是一个爱才的伯乐。于是也点灯熬夜地写了一个叫《别了,昨
2000年4月,电影《女足九号》曾在杭召开开机仪式;昨天下午,今年已78岁高龄的中国电影界泰斗谢晋导演携《女足九号》剧组主要演员再次来到杭州。也许是来到故乡,谢导的老朋友―――其中包括沈祖伦、孙家贤等老领导都纷纷赶来捧场,使得这一次的新闻发布会多多少少有些与众
谢晋当年说了些什么呢?我记得那是在2000年秋季(或者是夏秋之交,具体时间确实记不准,不过有一点是没有问题的:这片子在大陆首映之后,大规模公映没有立即跟上,等到公映时已是盗版处处,从而极大影响到在大陆的票房;不过在港台两地,这片子的票房似乎也不甚理想。),《卧
尽管已经是八十几岁了,但谢晋依然没有停下来歇息片刻的迹象,在很多艺术或非艺术的场合,我们都能见到他的身影。给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北京大学举办的“全球华语电影论坛”的学术活动上,当时前去演讲的很多嘉宾都显得彬彬有礼,不痛不痒,气氛极为沉闷。这时